中国三千万“剩男”的困境:一部纪录片揭示“脱单训练营”的荒诞与心酸

中国新闻 亚洲新闻 健康人生

题图:李(左)在浩哥为期一周的“如何吸引女性”课程中摆姿势拍照

(《澳纽网》综合BBC编译)在中国,单身男性的数量比女性多出惊人的三千万,这使得他们找到伴侣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。一部名为《约会游戏》(The Dating Game)的新纪录片,通过聚焦一个旨在帮助这些男性寻找爱情的“脱单训练营”,深刻揭示了这一庞大群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挣扎、压力与希望。

[xyz-ihs snippet=”In-article-ads”]

“脱单训练营”:改造形象与可疑的“恋爱技巧”

这部纪录片由美籍华裔导演冯都(Violet Du Feng)执导,跟拍了中国约会教练“浩哥”(Hao)和他三位客户为期一周的训练营生活。浩哥的客户大多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工薪阶级,他们被认为是最难找到妻子的一群人。

冯都(Violet Du Feng) 拍摄《约会游戏》是为了“挑战自己的偏见”。此前,她于 2022 年拍摄了一部聚焦女性的纪录片《隐藏的信件》,并获得了艾美奖提名。

在训练营里,24岁的李、27岁的吴和36岁的周,将自己的形象完全交由浩哥打造。浩哥为他们理发、挑选新衣,并传授他那些颇具争议的“恋爱技巧”,例如先赞美、再说些无礼的话、最后以玩笑带过的“推拉”技巧。他还为每个人构建了一个光鲜的线上形象,但这让一些学员感到不适。

36岁的周先生就坦言,被塑造成一个与现实不符的人让他感到“欺骗别人的愧疚”。导演杜海伦认为,这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代困境:“我们都在这个数字世界里,为‘虚假’的代价以及为保持真实和诚实所付出的成本而挣扎。”

浩、吴、李、周身着崭新时尚的衣服逛商场 鱼熊影业
[从左到右] 在《约会游戏》中,浩哥带吴、李、周逛商场,并亲自为她们挑选衣服

为了锻炼学员的自信,浩哥甚至让他们在重庆——这个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——繁华的购物中心里,硬着头皮向陌生女性索要微信联系方式。这一幕幕几乎令人不忍直视,却也迫使这些内向的男性挖掘出深藏的勇气。

[xyz-ihs snippet=”GoogleADresponsive”]

婚姻=成功?“剩男”背后的巨大社会压力

影片探究了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源。中国的性别严重失衡,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“独生子女政策”和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导致如今有数千万男性在婚恋市场上处于劣势。

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的穆峥博士向BBC解释说:“在中国,男性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期望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并结婚。因此,难以被视为‘适婚对象’会成为一种社会污名,暗示他们没有能力和资格扮演这个角色,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精神紧张。”

纪录片中的周先生对约会的高昂成本感到沮丧。他坦言自己月薪仅600美元,但一次约会就要花费约300美元,包括请媒人、吃饭和买新衣服的费用。“最终我们的命运是由社会决定的,”他感叹道,并决定他需要先“建立自己的地位”。

导演冯都解释说:“对于这一代人来说,很多‘过剩’的男性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而被定义为失败者。结婚成了他们能够成功的另一个标志。”

[xyz-ihs snippet=”googleAD300x100″]

虚拟男友兴起:当现实中的男性“情绪不稳定”

有趣的是,影片也探讨了女性视角下的一个新兴趋势:虚拟男友的流行。据称,中国有超过一千万的女性在玩线上恋爱游戏。

一位女性在片中表示,现实约会耗费“时间、金钱、情感精力——太累了”。而“虚拟男人则不同——他们脾气好,简直完美”。

导演冯都指出,一个普遍被提及的观点是,拥有虚拟男友的女性普遍感觉现实中的中国男性“情绪不稳定”。她将此与这些男性大多是“留守儿童”的成长背景联系起来——他们的父母早年去城市打工,导致他们与父母关系疏远。“这些男人在如此多的负面压力下长大,你怎么能指望他们情绪稳定呢?”

寻找自我:在“孤独的流行病”中找到希望

尽管影片中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瞬间,但其核心是关于一场现实的自我发现之旅——不仅是对学员,也包括教练浩哥本人。

导演冯都说,她的电影是关于“我们如何生活在这场孤独的流行病中,所有人都试图寻找彼此的连接。”

影片的结尾,这些男性似乎找到了比“赢得女孩芳心”更重要的东西。正如教练浩哥总结的那样:“一旦你喜欢上自己,就更容易让女孩喜欢上你。”他们在一个共同的危机中找到了彼此的温暖和慰藉,也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希望。

更多阅读:

中国年轻人掀起“男生戒断”运动:为反抗婚姻压力与性别歧视,她们选择租一个“cosplay男友”

[xyz-ihs snippet=”MoreChinaNews”]

[xyz-ihs snippet=”moreAsiaNews”]

[xyz-ihs snippet=”multiple-ads”]

 1,323 views